每日经济新闻消息,从外卖软件到微信公众号,从百货商场到街头的小吃店,从综艺节目到网络广告,最近不少企业都借机推出了“奥运套餐”。但是借势营销的企业要注意了,中国奥委会的维权行动已经开始。
8月12日,专门负责奥运商标侵权事务的北京金杜律师事务所律师黄滔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证实,金杜律师事务所受中国奥委会委托,已向3家涉嫌侵犯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国内企业发出律师函。
而在8月3日,中国奥委会市场开发部已通过官方网站发布声明称,发现个别与奥林匹克标志权利人并无知识产权使用许可关系,亦无赞助、支持关系的企业,在广告等商业宣传中使用奥运会形象景观元素和数据信息,开发并推销“奥运版”产品等形式,从事不正当营销行为。
据了解,中国奥委会已委托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进行相关调查取证、发出警示函件等前期工作。禁止无关企业在广告营销中使用“里约2016”、“奥运会”等中外字样或专有称谓,以及奥运会会徽、吉祥物等国际奥委会在世界各地(含中国)的注册商标。
据悉目前已收到律师函的3家企业,主要是涉及奥运会知识产权和隐性市场行为,但是不方便透露企业名称。
更多详情可查看原文。